SMJK CHONG HWA KUALA LUMPUR

吉隆坡中华国民型华文中学



About Us 关于我们 - School History 学校历史

A+ A- Reset

吉隆坡中华国民型华文中学

 

校史

 

前言

 

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一开始便以民办教育的姿态出现。自19世纪起,大量的华人从中国移民到马来亚及新加坡(以下称马新)一带,并开始在这里落地生根,为了子女教育, 在会馆、宗祠、神庙等地方建立简陋的私塾,发展母文母语教育。20 世纪初,随着现代化教育的改革风潮和马新地区华人人口的增加,新式学堂逐渐取代旧有的私塾,华文教育出现欣欣向荣的盛况。

 

1919 年

本校吉隆坡中华国民型华文中学, 源自于1919年3月21日创设的文良港中华学校。当年,先贤叶养骞、黄重吉、洪启读、陈炳堃、叶燕峇、谢建午、曾汉兴、林伟如、蔡清海诸君,集议在当地创办一间学校。创校初期,乃租赁文良港两间店屋为临时校舍,首任校长为古尧宾先生,教师3名,学生80余人。当时的董事会总理是叶养骞先生, 司理黄重吉、副司理谢建午和财政叶燕峇。

 

1920 年

为谋长远计,董事会遂集资购置现文良港地段的小学校地以兴建校舍。

 

1922 年

中华校舍正式建竣,3月21日启用,计有两列平房瓦屋六间,其中四间辟为教室,余者为办公室及图书室,中间院落为礼堂,平日是球类及其他活动之场所。此外,又增建了一座浮脚楼,作为教师宿舍,可见当时学校已初具规模。

 

1931 年

为提高学生之学业成绩,董事会联合当时的国民学校及中华女校董事会,连办三届

学会考制度1931-1933)。由于本校学生成绩名列前茅,深受各界好评,学校声誉鹊起,学生人数亦日益增加,本校遂添建木板亚答教室四间。由于上述会考制度备受重视,政府遂于1934年公布全马来亚华校实行会考制度, 并由教育部主办。

 

1938 年

董事会就原有的两列瓦屋平房教室前, 添建一座正面嵌有中华学校字眼的两层式砖瓦校舍,初春兴建,秋杪落成。随后,董事们深感于小学教育实不足以造就社会所需之人才,即着手发起成立筹备委员会以增办中学部,公推陈仁堧先生为主席,委员有叶养骞、黄重吉、杨兆琰、洪启读、洪进聪、林世吟、陈祯祥、姚金榜、黄振秀、戴文郁、刘西蝶、刘庭前、颜滂祜、杜崇文、叶锦启、黄和先、陈云祯、陈喜启、林邦玲、陈可用、刘治国、叶阿守、黄秋舫等。

 

1939 年

1939年7月,中学部正式成立,遂改校名为雪兰莪中华中小学校,聘请梁龙光先生为首任校长,他也是本校校歌的撰词人;音乐老师陈洛汉先生则负责谱曲。在体制上,当时的小学改称雪兰莪中华中学附属小学,简称中华中学附小。本校中学部开马来亚中等教育之新猷,首创男女合校,高初中兼备,实行文理分科,还置有校车接送远途学子。学校声誉远播,有远自越南、泰国与印尼的学生前来报读,学生人数高达九百余人。

 

1940 年

由于教育法令规定,凡增办中学部必须另建校舍,本校幸获诸董事捐款献地,先后捐出两个地段充作中学部校址。其中,陈仁堧、叶养骞、姚金榜、黄重吉及林世吟合赠今中华小学斜对面的二英亩许地段; 又陈仁堧、黄重吉、林世吟、陈祯祥、黄振秀合赠今中学部鹅唛路三英里半路旁的五英亩地段。

董事会旋即于鹅唛路地段赶工搭建三栋亚答屋权充临时校舍,供中学部迁校之用, 故中学部又名雪兰莪中华中学。时为1940年,建筑费除董事会自行捐款外,尚得热心人士赞助,始克完成。1940年梁龙光校长离职,由刘经生先生继任校长。高初中计开18班,学生580余人,极一时之盛。

 

1941-1945 年

1941年 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南侵,马来亚沦陷,1942年至1945年的日治时期,是马来亚与新加坡教育史上最黑暗时期。许多校舍被日军占为兵营,不仅破坏殆尽,有的更被焚毁,建筑物、器材等皆荡然无存。华校教师和学生甚至有惨遭杀害者,各源流学校几乎完全停办。雪兰莪中华中小学校也受到波及,被迫停办。

1945年8月15日,日军无条件投降,马来亚与新加坡的华人社会纷纷复办华校。本校董事部基于小学校舍破损较小,稍加修葺,即可应用,决定先行复办小学部,之后再筹谋中学部之复办。11月1日小学部开课,报名入学者,达千余人。由于鹅唛路中学部校舍已成废墟,复办不易,董事部乃择定在小学部斜对面校地搭建临时亚答屋校舍,于1946年7月正式开课,同时筹谋兴建永久校舍。

 

1946 年

1946年6月9日中华校友会成立,各地校友饮水思源,组织展开协助复校工作,先后举行多场篮球、足球义赛,收入悉数捐献学校,拨充购置校车一辆以接送学生。1946年中小学复合为一体,而当时的校政采行委员制,由小学部主任林兆麟主持。中小学复办时,学生1312人,教师36名,共开30班。

 

1947 年

训育主任郭寿镇接替林兆麟暂摄中学部校务,董事会并于较后改聘林丙寅掌校,同时恢复校长制。同年成立中华铜乐队。

 

1948 年

停止招收高中部学生,这个措施导致中学部一度中断生源,至1950年再恢复高中部。基于师资欠缺,课室不敷,故小学三年级以下九班须在下午上课,下午班的课程制度因此确立。当时因学科上侧重通才之造就,所以中学部亦废高中文理的分科制。

 

1950 年

办学经验丰富的黄则吾接替林炳寅为新任校长。黄则吾校长上任后,锐意整顿校政,增聘师资,加强教学,充实图书、仪器、乐队设备,成立童军组织, 并将数理课本改为英文本,作大胆尝试,惟因操之过急,引起反弹以致成效不大。此外,黄则吾校长在任内成功推动举行游艺会筹募建校基金的活动,而此项活动在日后也陆续举办多次,并成功为小学部和中学部分别于1954年和1958 年建立新校舍。

 

1954 年

叶少春于1954年接替黄则吾代理校政,直到1956年由王白山接任校长一职。

 

1955 年

1955年7月16至17日,吉隆坡尊孔、坤成、中华、循人中小学在加冕草场举行第一届四校联合运动会。大会由主席尊孔校长余思庆致开幕词,运动员在中华中学铜乐队伴奏之下步伐环场一周, 始集中于司令台前。全体运动员由坤成学生代表致誓词,三千男女生表演团体操,动作整齐,四校学生集中于一场地,各自进行竞赛。这一年一度的运动会是当时吉隆坡最大的体育盛会。

 

1956 年

王白山校长上任后,竭尽心力协助董事会解决鹅唛路校地问题。1956年3月1日, 王白山校长于37周年校庆举行动土典礼, 敦请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朱运兴先生为鹅唛路新校舍主持兴建新校舍动土礼。此外,王校长为了加强师资阵容,曾远至台湾聘请数理科师资到校执教,此举不仅提高学生程度,也使得日后不少高中毕业生远赴台湾和新加坡南洋大学深造。

 

1940年代末及1950年代初期,因受紧急状态及英政府移民法令管制等的影响,加上1951年,政府招募华裔青年加入联合邦警察部队,为数不少的华青为回避而返回中国,导致学校学生人数减少。不过,到了1952年,中小学学生人数回升,原有教室不敷使用,学校先后在1951、1953、1954 年举办游艺大会筹募建校基金,1954年完成小学部后座永久校舍, 计教室2 0 间。1956年,中学部办盛大游艺会以筹募建校建校基金。

1958 年

新校舍第一期工程于1958年完成,7月7日迁入鹅唛路新校舍上课。当时开30班,学生人数达一千三百余人, 老师60人,同年12月13日,鹅唛路中学部新校舍举行落成盛典,敦请时任教育部长左夏里先生为新校舍剪綵。1958年,小学部接受政府全部津贴,成为标准型华文小学,另成立董事会,中华中小学至此正式分家。

1960 年

董事会聘请南洋大学化工系系主任许永绥教授主持中学校政,其后因为马来亚政府不批准许教授长期居留,以致校政由罗覃烈代理。同年,董事会鉴于政府实施小学会考制度,每年落第生甚众,为了不使彼等失学,乃开设下午班以广收容,是为中华中学下午班之始,由徐其礼主持之。未几,分别主持上午班和下午班校务的罗覃烈与徐其礼相继离职,校政遂由教务主任郑仕波接任,下午班则由陈育忠负责。

 

中华中学改制

 

1961 年

1961 年 10 月 21 日,《1961 年教育法令》在华社激烈反对之下通过,1962年开始废除部分津贴制度,这意味着我国原有的华文中学,在新的教育法令下,如果接受全部津贴的话,便须改制以官方语文为教学媒介,成为国民型中学,倘若华文中学不接受改制的话,便得不到政府任何津贴,成为独立中学。雪兰莪中华中学在此背景下,因为接受改制遂成为国民型中学,而下午班因没有接受津贴,故以独立中学的体制发展。

 

1962 年

为适应政府教育体制,本校分成国民型中学独立中学,郑仕波为国民型中学第一任校长,陈育忠则为独立中学第一任校长。中华国民型中学依照改制条约,续用1958年以来建竣的校舍,在上午班上课。

 

1965 年

吉隆坡尊孔、坤成、中华、循人四校中小学在默迪卡体育场联合举行年度运动会。

 

1979 年

陈迪隆先生正式被委为中华国民型中学校长。

 

1981 年

中华独立中学迁至怡保路新校舍,中华国民型中学继续留在原址。

 

1983 年

12月15日,中华国民型中学铜乐队正式成立。

 

1984 年

中华国民型中学发展一日千里,继而建起围墙。

 

1985 年

学校组织学生联合会以鼓励学生与校方携手合作,培养自治自动自发的精神, 防止不良社会风气的侵入,及提高学生的素质。

中华国民型中学旧同学联络促进会正式成立。同年,学校开办电脑班。

 

1988 年

电脑科被列为初中学生必修科;音乐科被列为学生必修科。

 

1990 年

中华国民型中学获准开办大学先修班, 并分为理科班与文科班。

 

1992 年

中华国民型中学华乐团正式成立。

 

1994 年

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与设备, 学校增建了三座冷气讲堂。

9月8日,陈迪隆校长荣休,黎煜才副校长被委任为代校长。

 

1995 年

陈宝武先生正式上任中华国民型中学校长。

 

1999 年

为了让学生不在日晒雨淋的情况下进行庆典与活动,校方在篮球场兴建了顶盖。同时,学校也增建了四间冷气课室,让大学先修班学生能在舒适及设备完善的冷气课室上课。8月8日,陈宝武校长荣休,周福彩校长于10月16日接任。

 

2003 年

1月1日,刘玥瑶老师被委任为第一任课外活动副校长。学校实行混合班制度,学生们在品德和学习上都有明显的进步。

 

2004 年

10月23日,中华国民型中学家教协会主办《缘系中华•献中华一份爱》文娱晚会,以发掘学生的潜能与才华,及筹措清贫子弟助学金和学生活动基金。

 

2005 年

校方规定每个新生必须参加至少一项课外活动,以提升学生的素质与情操。

中华国中5位非大学资格的华文教师被教育部调职到华小执教。

7月1日,柯梅英副校长升迁到八打灵武吉敏登男中担任校长。

 

2006 年

8月12日,中华国民型中学家教协会主办《06中华行》以筹募学校精明计划基金。

 

2008 年

4月19日,周福彩校长荣休。课外活动副校长刘玥瑶在5月1日升任校长。刘玥瑶校长也是本校第一位女校长。

 

2009 年

6月21日,为欢庆90周年校庆,学校举办了义卖会,并成功筹获约3万令吉作为添购学生桌椅的费用。

7月25日,本校华乐团在天后宫举办《秋乐》华乐演奏会。

8月23日,刘玥瑶校长调任冼都叻沙国中校长。

8月24日,梁金来接任校长。由于梁校长不谙华文,于11月15日调任圣约翰国民型中学校长。

11月16日,蔡植群接任校长。

 

2010 年

为了改善学生学习环境,校方提升了电脑室、课室、音乐室、华乐室和视听室的各项设备,以及在视听室和讲堂推行精明计划。

 

2011 年

1月25日,本校举行电脑室开幕仪式。董事部耗资15万令吉提升电脑室硬体与软体设备,如推行电脑课程及更换电脑室桌椅,积极迈向2013年卓越学府宏愿。

为解决课室不足、校舍残旧及缺乏软硬体设备的困境,校方决定展开建校计划,即增设一座4层楼高的行政楼及一座多元化大礼堂,工程估计需耗资1千200万令吉。四大机构于3月21日欢庆92周年校庆时,举行筹募扩建校舍基金计划启动礼。董事长拿督林刚河于启动礼上宣布捐献238万令吉。

6月18日,举办筹募扩建校舍基金千人宴,筵开445席,恭请马华总会长拿督蔡细历医生主持开幕仪式。

10月23日,本校联合南洋商报及皇帽集团于王岳海礼堂举办十大义演,成功筹获135万令吉。

12月9日,恭请吉隆坡市长主持新校舍动土礼。

 

2012 年

1月20日,首相纳吉莅临本校,与师生欢庆壬辰年新春庆典,并宣布拨款马币250 万充当扩建校舍基金。

2月20日,本校接收马币250万政府拨款。

7月10日,举办新校舍奠基礼,展开了新校舍建筑工程。

 

2013 年

新校舍工程如火如荼进行。3月21日本校欢庆94周年校庆暨举办新校舍封顶礼。11 月杪新校舍竣工,图书馆、教务处、办公室、会议室搬迁至新校舍。

 

2014 年

马来西亚国民型华文中学发展理事会于2012年接纳,并于2014年全面推广使用 国民型华文中学,简称华中的校名。

1月2日,中华华中迈入新的里程碑。新校舍开始启用,崭新宽大的新校舍让整个校园充满新气息。装有冷气设备的新课室让中四、中五及大学先修班的学生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上课。由于增设一间电脑室,电脑课从原有的每周一节增加至两节。

3月15日,配合95周年校庆、新校舍启用礼及蔡植群校长荣休,中华华中四大机构在3月14日举行了一个盛大典礼,恭请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廖中莱前来主持新校舍开幕仪式,并在当晚于学生活动中心举行中华宴,筵开140席。

3月17日,吴志强校长上任。

6月,第二学期伊始,校方推行精明卡, 规定每位学生必须以精明卡签到。同时,多用途大礼堂正式动工。

7月19日,旧同学联络促进会举办了第十一届中华之夜暨同学会成立25周年纪念晚宴。本校旧同学除了回到母校与昔日同学及师长共聚一堂,也不忘捐出5万令吉充作母校建校基金,以行动支持母校发展。

 

2015 年

1月15日,教育部副部长拿督叶娟呈莅临中华华中进行工作访问。

6月25日,拿督何国忠莅临本校为有礼真好运动主持推介礼。

7月25日,为了筹募第二期建校基金暨配合开放日嘉年华,校方举办义卖会,筹获8万令吉。估计耗资800万令吉的综合礼堂大楼、新食堂及15间课室工程如火如荼进行。

8月8日,建委会举办万能老友记慈善演唱会,恭请首相署副部长拿督魏家祥主持开幕仪式,共筹获177万令吉。

12月1日至3日,中华华中华乐团参加云顶高原举办的马来西亚国际音乐节, 荣获银奖。

 

2016 年

3月29日,教育部副部长张盛闻莅临中华华中,为本校主持历史走廊开幕典礼。

6月19日,综合礼堂大楼的拿督林水明大礼堂和15间新课室开始启用。

9月24日,饮水思源大石矗立于综合礼堂大楼前方,寄望中华华中子弟承传饮水思源美德。本校为了筹募建设基金即举办了千人晚宴。

 

2017 年

3月13日至16日,雪隆留台同学会于本校拿督林水明大礼堂举办台湾宝岛教育展,参展的台湾大学多达26所。当天也是SPM考试成绩公布日,因此出席教育展的毕业生人数众多。

5月29日至31日,由马来西亚国民型华文中学校长理事会主办,本校协办的三天两夜华中杯全国中学生国会式华语辩论比赛,共邀得全国13州及吉隆坡华中代表参与其盛。

7月7日,本校有幸迎来了台湾重庆高一团20位学生莅临与中华华中铜乐队交流切磋。两校铜乐队师生在拿督林水明大礼堂共赴一场音乐飨宴。

8月3日,中华华中派队参加由国油科学探索中心(Petrosains)主办的第九届科学表演竞赛,荣获吉隆坡区赛冠军,赢得500令吉、奖杯及礼品,并代表吉隆坡前往布城参加全国赛,获得参与数量最多的特别奖。

8月19日,中华华中铜乐队96位成员参与2017年第13届东南亚运动会开幕仪式。铜乐队精湛演绎深得观众赞赏。

8月27日,本校华乐团参加全国华乐合奏大赛,荣获银奖。

1 2 月, 大学先修班初级院校概念是《2013-2025年国家教育发展大蓝图》的项目之一,是重塑大学先修课程品牌的其中一项计划。它主要集中学校资源,让学生能提前适应高等教育生活。因此,教育部于2014年开始陆续不再调派学生到一些中六学生人数不多的学校,并将他们集中到大学先修班初级院校。本校也因学生人数不多而于2017 年不再接收大学先修班第一年新生。随着最后一批为数19人的中六生毕业后,中华华中大学先修班也就正式走入历史。于此同时,本校16位中六教师被调派到 中六集中学校,也就是文良港高级中学。

 

2018 年

3月18日,中华小学、中华国民型华文中学和中华独立中中学三校联合举办了 薪火相传火炬行。火炬行开幕仪式从中华小学由本校副董事长丹斯里拿督斯里林景清点燃,副董事长高呼薪火相传、辉煌中华、中华万岁正式掀开序幕。当天出席人数壮观,本校共有1518 名学生出席。火炬行全程11公里,共设九个站传递圣火,意味着华文教育的传承。圣火途经中华国民型华文中学、中华小学草场,终点站在中华独立中学。

3月30日,本校于拿督林水明大礼堂举办99 年校庆,筵开116席。三校师生、校友聚集一堂,同欢共庆。晚宴主题为欢聚玖玖,情系百年,并呼吁校友和家长积极参与2019年百年校庆活动。

6月30日,中华华中诗歌朗诵初中组荣获吉隆坡州级比赛冠军,高中组亚军,以及全国初中组亚军。

6月29日,中华华乐队参加第五届华总国油杯国际艺术节华乐公开组,荣获秋忆菊金奖。

9月12日,中华华中诗歌朗诵初中组代表吉隆坡参加全国诗歌朗诵比赛,荣获全国中学初中组亚军。

9月14日,科学机械学会荣获全国科技机械比赛高中组亚军。

9月22日,吉隆坡中华华中第五度荣获吉隆坡文学创作及现场写作全场总冠军。

12月,为了迎接2019年百年校庆,本校重新粉刷旧校舍,以及第一次将旧校舍屋瓦全部翻新。此外,校方也装修了学校图书馆和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