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Us 关于我们 - School History 学校历史


A+ A- Reset

  

兴中校史

兴中学校于1912年由王振相、何雨春、何雍清及刘安诸位先贤联合创办,迄今已有95年的历史。由它的创始、迁址复办、扩建至重建的过程中,每一阶段的蜕变都有它的可歌可泣的心酸史,也有可喜可贺的丰功伟绩,更有一些感人的义举,但都因无正统记载,其资料只能从地方先贤,教育前辈的记忆中摘录。

兴中中学初为私塾,校址设在和丰大街门牌55号。1913年迁至和丰镇郊区一所亚答屋,翌年学生增加至100名,分五间教室上课。为应付学子日增,校方于1920年在市镇边一块五亩宽之山坡上另购独立式楼房一座,学生人数已增至400名。1983年增建礼堂一座外,另加建新校舍一座,内有教室12间及一间会客室。次年学生已达700人,即增办高中班级,以免初中毕业生负笈他乡之告。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校董会于19451110日复办兴中,当时报名人数逾千名。1 957年随紧急法令结束,本国独立后,由于教育政策之改变,兴中在行政上分为兴中中学与小学两部分,至"拉萨报告书"实行时小学部分成为政府全津贴学校,名为"兴中国民型华文小学" ,中学部则成为半津贴学校。1961年初,董事部同仁一致赞成接受政府津贴,改制为"兴中国民型中学" ,由学校行政经验丰富之王厚仁先生出任校长,借用小学部校舍上课,学生人数是460人,教师则16人。

为了自设校舍,董事部同仁于通往怡保之江沙大道17里半处,觅得10英亩土地,几经筹划营建,终于19678月建成新校舍。该年925日正式开幕,恭请当时教育部长佐哈里主持剪彩开幕典礼,此座新校舍拥有19间教室及宽敞图书馆、科学室、工艺室、家政室各一座,以使学生作实习之用。该年学生共有620人,教职员共有25位。

1968年,梁崇瑞校长接任,奉令调整教师与学生之人数比列,每班学生明额略增。1969年政府颁布全国统一校服,本校亦随之改换学生服饰。1973年因缺乏足够之科学设备与合格之理科教师,被令暂停办高中理科班。考获初级文凭之理科生皆被逼转至别间中学升学。直至1976年两座新试验室建成,才获准复办理科班。

1977年开始本校高中部分设文理班级,当时学生已增至1000人,教职员40位,需要课室不敷应用,预备班被逼于下午上课,及至1980年,学生人数又增,中一学生亦须在下午上课。为图久及便利学子求学计,于19821983年校方即增建校舍一座,除教室三间外,另劈缝纫室、教员休息室及储藏室等。

19861月,兴中家教协会筹款增建三间课舍。19898月,为了师生们之便利,校友会出资修建一间讲堂。而在11月,校方则扩建食堂。1996年,一座24间教室及四间厕所的三层校舍落成,以解决课室短缺问题。2001年,在前校长罗豫源先生的努力下,兴中中学成功开办中六理科班。2002年,多媒体课室在前任校长刘世良先生的努力下成立。2003年,在校方及和丰社会人士的努力下,一座宏伟的大礼堂及三层行政楼已落成,堂皇的矗立于兴中。2004年电脑室正式启用,图书馆也迁移至行政楼的三楼。于2005年始,教师们已迁入设备颇完善的冷气办公室,而旧办公室则改为音乐室,并已正式启用。与此同时,旧图书馆改为中六楼,并于当年五月中启用。

由于大礼堂位于学校中央,四周教师环绕,造成礼堂内空气不流畅。在举行各类大型集会时,往往会令出席者感到闷热难耐,汗流浃背,这诚乃美中不足之处。鉴于此,懂事部决定于2006年9月23日举办“兴中之夜”晚宴,以庆祝“何穆兴行政大楼”及“梁九治大礼堂”落成开幕之际,筹募基金为大礼堂装置冷气,工委会主席邓如珍先生领导下,各社会热心人士、家长及校友们慷慨解囊,共筹得三十万令吉成功为大礼堂装置20架空调。

霹雳州政府于2008年7月14日批准兴中中学旁的一块2.31英亩地给学校充扩建和发展用途,使兴中中学的校地从9.8英亩增达12.1英亩。

2009年,兴中食堂背连接地段已获地契及辟为停车场,以方便学生家长及学生巴士在该处接送孩子放学。

2010年,英国文化协会与马来西亚教育部联办的“体育教育交流计划”,霹雳州和丰“兴中中学”被选为两国合作伙伴中,代表马来西亚的10所学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