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JK School Portal - SMJK CONVENT DATUK KERAMAT, PULAU PINANG

关于我们 About Us - 学校历史 School History

A+ A- Reset

修道院华文中学之校史

槟城开埠得早。学校也可能比其他州实行得早。那是英人统治下英文教育优先给予提倡。这些英文教育推动得神速进步应是得力于应殖民地政府各慈善机构基督教会天主教会的热心纷纷创设英校从此英文教育盛行于槟城。 初创的修道院华校 天主教的修道院,原名婴孩耶稣修会,是一个国际慈善机构的组织。会祖是巴尔神父,法国人,他在1662年创立了婴孩耶稣修会,其宗旨分有:(A) 为培养女儿童,青少年,得到良好的教育,及高尚品德的修养。 (B) 配合当时环境的需要, 不分种族,去协助需要帮助的人。 今日婴孩耶稣会的修女, 分布世界各地,献身天主热心社会工作,凡该修会所办的学校,一律称为(CONVENT SCHOOL) 修道院学校。 婴孩耶稣修会,是于一八五二年,接受马来亚的天主教请示,前来办教育,最初是在槟城、新加坡、马六甲创立,过后始逐渐扩展至全马各地。在修女群中,华裔的修女为数不少。 那时历来院方所推行的教育,几乎以英文为主。所创立的学校,全是英校。 当时的华裔修女, 也是多数接受英文教育, 但是她们的思想,仍存有华人高尚的道德观念。 那时的星马婴孩耶稣修会驻在马新修院的修女,由达诗秀(REVMOTHER TARCISIUS) 担任总院长。 由于她的才华出众,智慧过人,思想开明,通情达理,认为兴办教育,是不应限于英文,应遁地方与社会的需要而设的。 教育不但能增进见识,扫除文盲,而且能重整社会道德, 於是与修女们共同研究,认为在环境需要之下, 应该创办一间华校来教育华人子弟。 取得院方同意,在她亲自主持策划之下, 在一九三五年一月十四日,即开始暂借本屿柑仔园路之一间住楼,作为初办上课之地点,於是一间天主教的华校诞生了, 命名为槟城修道院华校

 修道院华校初创期间,只是幼稚园与初级小学。 学生人数仅有十余人, 是一间男女同校。 在修女们任劳任怨,努力教导之下,学校获得进展, 学生也继续增加。 开办六个月, 学生人数增至七十五名, 分为三班授课。 当时担任导师有三位即SR. ST. HENRY SR.ST. AGNES 与张志清女士。 在彼等认真教导之下, 学生不断增加, 致使现址不敷应用。 为使本校能一劳永逸,坚固本校发展基石起见, 院方于一九三八年, 购下一间半板壁半灰墙的建筑物, 即现址柑仔园路四二一号。俾便能招收及容纳更多华裔学生, 以让更多的华裔子弟接受母语教育。 在院方关心策划之下, 校务蒸蒸日上,学生人数增至大约三百名,已经是一间完整的小学了。 同年委任了陈罗撤修女(SR. ROSE) 主持校政。 学生人数继续增多, 校方不得不再搬资在旧住楼左右伸展, 扩建了十四间教室, 以应付需求, 并于1940年增办师范班。

 日治时期, 华校停顿 在一九四一年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日军侵略马来亚,统治了槟城。 於是所有华校, 就此停顿。 经过三年八个月的惨淡生活,在一九四五年秋,日本终於投降,结束了第二世界大战, 日军退出占领区、英人光复马来亚。 各类型的学校,恢复兴办, 这间华校也恢复了生机。 自战后, 这间华校改制了,拒绝收容男生。 从此由一间男女合校变成为一间女校了。 复办初期, 成为女子学校。修道院女校由于办校得宜,校务上升,读书风气好,时来入学的女生,多数出身于劳苦大众的家庭,那时该校被形容为平民化学校。 在一九四七年本校停办师范班而改设中学, 又在一九五零年再开办英文班和商科班。 独立后我国政府实施了免费教育。 自从我国独立以后,摆脱了英国人的统治。 政府将各种语文学校,纳入我国统一教育的制度内, 成为全津学校。 教师也成为公务员。 实施了免费教育给全国的中小学生。 减轻了家长的负担,福泽人间, 万民喜跃。 修道院华校当然不能例外, 亦受其惠。 直至一九五二年陈罗撤修女校长 (SR. ROSE) 调升,由刘碧德修女(SR. PIERRE) 继任。由于刘碧德修女办学认真,校誉日隆,学生又告爆满,致使现有之教室,再不敷应用,於是在一九五四年间,再作第二次之扩建, 就在本校之后部旷场上,增建了十二间教室供给中学部应用,直至一九五四年间,本校便接受政府全部津贴。当时由于学生人数众多不易顾及,在管理校政方面确实有改善的必要, 幸在教育局的指示下, 将这校的中小学行政分开,并另委任中学校长(SR. JOHN OF THE CROSS) 修女,负责主持中学部之校政。 直至一九五九年, 为应付学生学习环境之需,又再作第三次扩建, 又在本校左舍旷地再扩建礼堂、教室、家政室、图工室、化学室以及教职员办公室等。 这时本校小学部经拥有一千二百余名之学生而中学部亦拥有一千一百余名之学生了。可说是一间具有规模之大型的华文中小学了。 于一九六零年二月二十六日,庆祝银禧暨扩展礼堂等落成,一连四晚,节目多姿多彩, 是本校史上最有规模的庆祝盛会, 热闹异常。

 小学部家教协会的成立与重建旧校舍的起缘

由於小学部的一间旧楼舍,建立悠久而失修,内中教室陈旧不适用,楼板腐蚀即将成为危楼。 当时担任小学部校长的刘碧德修女(SR. PIERRE) ,在她即将退休之前, 眼见上述校舍破旧情形, 恐怕危及学生安全及健康,以及有碍教职员办公之效率,为了解决与克服上述的困难, 於是重修校舍的念头又告出现。 至一九七四年,适逢我国教育部提议, 学校应设有家长与教师协会的组织,来协助学校的发展,来促进家长与教师的联络。 共商良策,来督促学生,使之进步。 同时在学校的发展中,扮演适当的重要角色,意义深长,於是本校也不例外,即时成立了家教协会。首届的家教协会主席为方子荣先生。 学校有了此组织后,校长刘碧德修女甚感欣慰。 趁她在退休前,积极作出努力、时常向家教协会及董事会提述,经过多次谈商后,得到家教协会及董事会的赞同,应允协助,并向修道院总院长(REV MOTHER JOHN) 建议重建,经过院方的同意和支持也批准有关的扩建计划。 在此之前,学校已有了准备。预先已向学生家长,徵求乐捐每月最少一元之建校基金,那时本校财政处已存有基金作为建校先声。随后就成立了一个(包括校董、修院、家教、校友、热心华教的社会贤达) 委员会,命名为槟城修道院华文小学重建校舍委员会。於是筹款建校的工作,立即展开。 在数月内,征得慈善团体、热心人士的赞助,举办了由狮子会赞助的慈善行,夜莺文娱社联合音艺合唱团组成的文娱晚会。校友会还未成立时校友们,自动挺身奔走,四处募捐。 又有当时的国会议员,林建云律师代向教育部申请得建校津贴金,与豁免所得税准证。总共筹得十四万余元。 重建校舍目标已达,即时招标动工。 一间陈旧的楼舍,从此卸下,经历九个月的赶工兴建,一间三层楼巍峨的校舍,企立在眼前。 于一九七六年七月三日,由副教育部长拿督陈新声,亲临为这三层巍峨的校舍剪彩揭幕。从此弦诵之声, 不断地由这重建的新校舍传出。

 中学部设备缺乏,教室不敷而引起了扩建校舍的建议。 一路来, 这间修道院华文中小学,与其他华校有不同的地方,是中学与小学的地址,教室也共同享用,是现今华校所罕见的。 在一九七五年之后, 两校学生人数达至二千余名。 只有二十四间教室供给五十余班上课,如何能容纳得下?为了应付环境和目前的需要,校方被逼采取将旧礼堂改充临时课室,来解决容纳过多的学生。 其次中学部因缺乏科学室,而未获得开办高中纯理科的班级。 每年都直接影响,在校考取初级文凭而成绩优良的中学生,被迫转往他校,继续完成其高中纯理科的课程。 这无形中, 形成了人才外溢,兼造成了家长与学生的诸多忧虑与不便。 校誉也间接受了若干影响。 为了克服与改善上述种种问题,再次扩建本校中小学的计划是急不容缓的。 家长以身作则,乐捐建校基金直至建校完成。 从一九七六年的七月间,本校第四次扩建校舍完成后,中学部又再面对上述诸如校方被迫采取将旧礼堂改为充当临时课室等问题,来解决容纳过盛的学生。 校方征得家教协会的同意, 并同意乐捐每月至少一元之建校基金。 在一九八零年的家教协会常年大会中,一致通过校方尽早使学生有个好环境来念书,会中通过由主席方子荣先生连同前任校长潘秀珍女士等与校方联络。 并从速组织建校委员会,以便推动建校事宜。 组成一个三结合的建委会 之后,继任校长张瑞玉女士、当时小学校长麦梅芳修女、院方的院长保灵修女、会同中小学董事会中、中小学家教协会、校友会、热心人士、社会贤达杨锦鸿局绅等人,在一九八零年组织了一个三结合的建委会,命名为槟城柑仔园修道院中小学扩建校舍委员会 专事负责兴建四层楼式的校舍,内中包括多间教室、图书馆、牙科诊疗室、家政室、科学室、视听教育室、食堂以及一座大礼堂等。 建委会成立后,不断地策划工作,推动各种办法来向社会人士劝捐。 幸得慈善社团的支持于赞助,陆续举办了多次义演,来为我校筹款。 其中有建委会的修院行。 狮子会的义演,名剧王宝钏 槟城中元节联合会的酬神义演等等。 连同政府津贴金,共筹获接近一百万元。 这浩大的工程,开始动工,直至一九八三年底竣工。 从此一座四层楼式的壮丽堂皇的新校舍,矗立在槟岛。 学生又可迁入上课。过去不理想的情况,家长的忧虑,一笔勾销,不复存在。 从而中学部也开设高中纯理科,进而发展成为一间完整的中学部。 同时,小学部也增添设备,这使有心向学的学子受益匪浅了。 而今,修道院华文中学也可说是一间无人不知的中学,而在这背后的努力可说已获得了回报。